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可通过血糖检测、症状观察、风险评估等方式确诊,典型表现包括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疲劳等。
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可确诊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也是诊断标准之一。随机血糖≥11.1mmol/L伴随典型症状同样具有诊断意义。检测需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避免家用血糖仪误差干扰结果。
多饮多尿可能与血糖升高导致渗透性利尿有关,每日饮水量超过3升需警惕。不明原因体重下降超过5%伴随食欲亢进,提示葡萄糖利用障碍。皮肤瘙痒、伤口愈合缓慢等非典型症状也可能与长期高血糖相关。
年龄≥40岁、超重或肥胖BMI≥24、糖尿病家族史属于高危因素。妊娠糖尿病史或巨大儿分娩史女性患病风险增加3倍。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发生率高达50%,需定期筛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通过眼底检查发现微动脉瘤或出血。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g提示早期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四肢麻木、刺痛感,震动觉阈值测定有助于诊断。
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起病急骤伴酮症倾向。2型糖尿病常见中老年群体,起病隐匿。库欣综合征、甲亢等内分泌疾病可能导致继发性糖尿病,需检测皮质醇、甲状腺功能等指标排除。
确诊糖尿病后需制定个体化控糖方案,建议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藜麦,限制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出现视力模糊、下肢水肿等异常症状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