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女性阴道出血可能由排卵期出血、内分泌失调、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宫颈病变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激素治疗、药物控制、宫腔镜手术、宫颈锥切术等方式干预。
排卵期出血属于正常生理现象,由于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导致子宫内膜部分脱落,表现为月经中期少量褐色分泌物,持续2-3天可自行停止。建议保持外阴清洁,避免剧烈运动。
多囊卵巢综合征或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引发不规则出血,常伴随月经周期改变、痤疮或体重波动。可能与长期压力、肥胖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经期延长或点滴出血。可通过短效避孕药如优思明、地屈孕酮等调节周期。
子宫肌瘤引起的出血多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通常伴随盆腔压迫感。黏膜下肌瘤可通过宫腔镜切除术治疗,肌壁间肌瘤需考虑腹腔镜手术。
子宫内膜息肉会导致经间期点滴出血,好发于围绝经期女性,可能与慢性炎症或雌激素刺激有关。诊断需依靠阴道超声,治疗采用宫腔镜下息肉电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炎可能引起接触性出血,高危型HPV感染是主要诱因,常表现为性生活后鲜红色出血。需进行TCT和HPV筛查,CIN2级以上病变需行LEEP刀锥切术。
日常需注意记录出血时间与特点,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量补充铁剂预防贫血。建议选择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出血期间暂停性生活。长期异常出血或伴随头晕、腹痛需及时妇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超声检查、激素六项或肿瘤标志物检测。规律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内分泌状态,但出血期间应避免盆浴和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