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膀胱癌对生存期的影响取决于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和治疗方案,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a/T1期5年生存率达80%-90%,术后需定期膀胱灌注化疗如吡柔比星、表柔比星和膀胱镜复查。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期以上需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后可能需辅助放化疗。
尿路上皮癌占90%预后较好,鳞癌或腺癌侵袭性强。原位癌易复发但进展缓慢,微乳头状变异型预后较差。基因检测如FGFR3突变可指导靶向治疗选择。
术后2年内每3-6个月需膀胱镜+尿脱落细胞检查,发现复发可再次电切或采用BCG灌注免疫治疗。长期吸烟者复发风险增加1.5-2倍,需严格戒烟。
淋巴结转移可行清扫术,远处转移采用含铂化疗吉西他滨+顺铂或免疫治疗帕博利珠单抗。骨转移需唑来膦酸抑制骨破坏,脑转移需放疗干预。
全膀胱切除患者可选择回肠代膀胱或腹壁造口,配合盆底肌训练改善控尿。肾功能受损需限制蛋白质摄入,合并肾积水需及时置入输尿管支架。
膀胱癌患者应保持每日饮水2000ml以上,避免腌制食品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术后康复期可练习八段锦改善心肺功能,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出现无痛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复查,晚期患者可通过疼痛管理和营养支持提高生活质量。不同分期的5年生存率差异显著,规范随访体系可将复发死亡率降低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