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灰指甲可能由真菌感染、免疫力低下、外伤、长期穿不透气鞋袜、糖尿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外用药物、口服药物、激光治疗、手术拔甲、日常护理等方式改善。
灰指甲主要由皮肤癣菌感染导致,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最常见。真菌侵入甲板后分泌角质蛋白酶破坏甲结构,表现为甲板增厚、变色、分层。需使用特比萘芬乳膏、环吡酮胺搽剂等外用抗真菌药物,严重者联合口服伊曲康唑。
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易感。甲床局部防御功能减弱时,真菌更易定植繁殖。建议通过均衡饮食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
踢伤、挤压等机械损伤破坏甲板屏障,运动员和穿窄鞋者风险较高。初期表现为甲下淤血,逐渐发展为甲分离。需避免重复损伤,选择宽松透气的鞋子,运动时佩戴专用护甲套。
长期穿胶鞋、运动后不及时更换袜子会形成潮湿密闭环境,促进真菌繁殖。表现为趾甲发白、松软。每日用白醋泡脚可改变局部pH值,选择吸湿排汗的棉袜,保持足部干燥。
糖尿病患者末梢循环差且血糖水平高,易合并顽固性灰指甲。常伴随甲沟红肿、甲板碎裂。需严格控制血糖,优先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阿莫罗芬搽剂,慎用口服抗真菌药。
灰指甲患者应每日用40℃温水加碘伏泡脚20分钟,修剪病甲后单独使用指甲钳。饮食多摄入富含锌的海产品和动物肝脏,避免共用拖鞋浴巾。若累及超过3个指甲或出现甲周红肿热痛,需及时到皮肤科进行真菌镜检。长期不治疗可能导致甲板完全损毁,增加细菌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