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脑膜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免疫系统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方式干预。
肠道病毒、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是常见病原体,多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播。病毒性脑膜炎通常表现为发热、头痛、颈部僵硬,多数患者经休息和补液后可自愈,重症需使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
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感染属于急重症,可能与中耳炎、鼻窦炎等邻近感染灶扩散有关。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需紧急使用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等抗生素,部分病例需行脑室引流术。
隐球菌、念珠菌等真菌感染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HIV感染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临床表现为慢性头痛、视力模糊,需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进行数月抗真菌治疗,同时需控制基础疾病。
广州管圆线虫、弓形虫等寄生虫可通过食用未煮熟食物或接触疫水传播。患者可能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脑膜刺激征,治疗需使用阿苯达唑等驱虫药,严重颅内压增高时需实施去骨瓣减压术。
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发无菌性脑膜炎,肿瘤转移或化学药物刺激也可导致类似表现。这类情况需通过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调节免疫,同时处理原发疾病。
预防脑膜炎需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建议接种流脑疫苗、肺炎疫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并保持电解质平衡,恢复期可进行认知训练和肢体功能锻炼。日常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鱼类、深色蔬菜,避免辛辣刺激。出现持续头痛、精神异常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