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转氨酶升高可能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非酒精性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多种原因引起,需通过肝功能检查、影像学评估及病因筛查明确诊断。
甲型、乙型、丙型等肝炎病毒感染是常见诱因,可能伴随乏力、纳差、黄疸等症状。确诊需检测肝炎病毒标志物,治疗包括恩替卡韦、索磷布韦等抗病毒药物。
长期酗酒导致肝细胞损伤,通常表现为AST/ALT比值>2。核心干预为严格戒酒,补充B族维生素,重症需肝移植评估。
对乙酰氨基酚、抗结核药或中草药等可引起肝酶异常。处理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解毒。
代谢综合征相关肝脂肪变性占成人病例30%,建议控制体重至BMI<25,增加有氧运动,配合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
自身免疫性肝炎需检测抗核抗体,使用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胆道梗阻需ERCP取石;心肌梗死时AST亦可升高,需完善心电图鉴别。
日常需避免高脂饮食,每周150分钟快走或游泳,定期监测肝功能。若转氨酶持续>3倍正常值或伴胆红素升高,应立即肝病科就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Wilson病等罕见病因需专科排除,必要时行肝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