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儿童脑震荡可通过休息观察、症状管理、认知休息、逐步恢复活动、医疗随访等方式治疗。儿童脑震荡通常由头部撞击、跌倒、运动损伤、交通事故、暴力行为等原因引起。
脑震荡后需立即停止所有体力活动,避免二次伤害。保持安静环境,减少声光刺激,建议卧床休息24-48小时。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呕吐、意识模糊、瞳孔不等大等危险信号,此类情况需立即就医。
头痛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缓解,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出血风险。恶心呕吐时可少量多次补充电解质水,严重者需医生开具昂丹司琼。保持规律作息,睡眠时垫高头部15-30度有助于减轻头晕症状。
限制使用电子屏幕、阅读等用脑活动,学业任务需根据症状逐步恢复。建议学校提供临时调整方案,如延长作业时限、减少考试题量。记忆训练可从简单回忆练习开始,避免强行记忆造成症状加重。
症状缓解后采用阶梯式恢复方案,先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无不适后再尝试慢跑。运动医学专家建议遵循6阶段恢复流程,每阶段至少间隔24小时监测反应。重返竞技运动需通过专业医生评估,避免过早恢复导致二次损伤。
伤后72小时内需复诊评估神经系统状态,必要时进行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持续症状超过2周需转诊至脑震荡专科门诊,可能需要进行前庭康复训练或视觉治疗。长期随访关注注意力、情绪变化等后遗症状,心理干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有预防作用。
恢复期应保证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饮食如深海鱼、核桃,避免含咖啡因饮料。可进行太极、瑜伽等舒缓运动促进康复,睡眠时间较平时延长1-2小时。家长需记录每日症状变化,学校需配备专业运动防护师进行返校评估,运动时佩戴定制防护装备能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