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病毒感染的肺炎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病毒性肺炎的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这些病毒可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传播给周围人群。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触摸口鼻眼等黏膜部位,也可能导致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感染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
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患者在说话、咳嗽时产生的直径大于5微米的飞沫可在1米范围内传播病毒。接触传播指病毒通过污染的手或物体间接传播,病毒在光滑表面可存活数小时。部分病毒还存在气溶胶传播可能,在密闭空间可通过直径小于5微米的颗粒远距离传播。
老年人和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感染风险较高。婴幼儿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也属于易感人群。医务人员由于职业暴露需要特别注意防护,建议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并严格执行手卫生。
预防病毒性肺炎传播需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外出佩戴口罩可有效减少飞沫传播风险,勤洗手能阻断接触传播途径。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做好隔离,患者使用过的物品需消毒处理。日常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