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石膏固定后注意事项

张博 副主任医师

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骨折石膏固定后需注意观察末梢循环、保持石膏干燥、避免负重活动、定期复查及预防并发症。主要注意事项包括末梢血运监测、皮肤护理、活动限制、饮食调整和康复锻炼。

1、末梢血运监测:

石膏固定后24小时内需每小时观察手指或脚趾颜色、温度及感觉。若出现青紫、苍白、麻木或剧烈疼痛,提示可能发生血液循环障碍,需立即就医调整石膏松紧度。夜间睡眠时可用枕头垫高患肢至心脏水平以上,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2、皮肤护理:

每日检查石膏边缘皮肤是否发红、破损,可用吹风机冷风档吹拂石膏内瘙痒处。禁止用硬物伸入石膏内搔抓,防止皮肤损伤感染。洗澡时用防水套保护石膏,意外浸湿后需及时就医更换。石膏内若出现异常臭味或发热需警惕感染。

3、活动限制:

上肢骨折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摆臂动作,下肢骨折需严格拄拐非负重行走。禁止自行拆除或修剪石膏,儿童患者需监督防止异物塞入石膏。翻身或移动时需托扶石膏两端整体搬动,避免石膏折断或变形影响固定效果。

4、饮食调整:

每日保证1500毫克钙质摄入,可选择牛奶、豆腐、小鱼干等富含钙质食物。同时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多晒太阳或食用蛋黄、深海鱼。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鸡蛋、瘦肉,加速骨痂形成,避免饮酒及高盐饮食影响骨骼愈合。

5、康复锻炼:

固定期间每日进行未固定关节的主动活动,如手指屈伸、脚踝绕环等预防关节僵硬。拆除石膏后逐步开展患肢肌力训练,初期使用温水浸泡缓解肌肉萎缩。物理治疗师指导下进行渐进性负重训练,恢复期避免跳跃等冲击性运动。

骨折愈合期间建议保持每日30分钟日照促进维生素D合成,睡眠时患肢下方垫软枕保持功能位。定期复查X线确认骨痂生长情况,通常上肢骨折需固定4-6周,下肢骨折需6-8周。出现石膏松动、裂痕或患肢异常肿胀时需及时就诊,康复阶段可配合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促进骨愈合。戒烟限酒避免血管收缩影响愈合速度,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糖预防延迟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