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烫伤后出现的水泡不建议自行挑破。正确处理方式主要有保持水泡完整、局部消毒、外用药物覆盖、预防感染、及时就医。
完整的水泡皮是天然保护屏障,能隔绝细菌侵入创面。自行挑破会增加感染风险,延缓愈合进程。小水泡通常可在1-2周内自行吸收,期间避免摩擦或压迫患处。
使用生理盐水或稀释碘伏清洁水泡周围皮肤。禁止使用酒精、双氧水等刺激性液体直接接触创面。消毒后保持干燥,必要时可涂抹抗菌药膏如磺胺嘧啶银乳膏。
对未破损水泡可涂抹湿润烧伤膏或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用无菌纱布覆盖固定,每日更换敷料。若水泡直径超过3厘米或位于关节处,需医疗机构专业处理。
观察水泡液颜色变化,浑浊、发黄或伴有红肿热痛提示感染。出现发热、淋巴管炎等全身症状需立即就医。糖尿病患者、儿童及老年人更需警惕感染并发症。
面部、会阴部等特殊部位烫伤,或深二度以上烫伤伴大面积水泡形成时,需急诊处理。医疗机构会在无菌条件下穿刺引流,并评估是否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烫伤后24小时内避免接触生冷水,可采用室温生理盐水冲洗降温。恢复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鸡蛋、猕猴桃,促进组织修复。每日进行适度手指关节活动度训练预防疤痕挛缩,但需避免拉扯未完全愈合的创面。衣物选择纯棉透气材质,睡眠时抬高患肢减轻肿胀。两周后若水泡未消退或出现色素沉着异常,需至烧伤专科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