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预防可通过钙质补充、维生素D摄入、适度运动、定期骨密度检测、药物干预等方式实现。
钙是骨骼的主要构成成分,每日摄入量建议达到1000-1200毫克。膳食中可通过乳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天然食物获取,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钙、柠檬酸钙等钙剂。需注意分次补充以提高吸收率,避免与高纤维食物同服影响吸收。
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钙吸收,推荐每日摄入800-1000IU。可通过日晒每日15-30分钟、海鱼、蛋黄等途径获取。血液检测显示缺乏时,需遵医嘱补充胆钙化醇或骨化三醇,冬季或日照不足地区尤需关注。
负重运动如快走、太极拳能刺激骨形成,每周建议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抗阻训练如弹力带练习可增强肌肉力量保护骨骼,需循序渐进避免运动损伤。水中运动适合关节疼痛者,可减少骨骼负荷同时锻炼肌力。
建议65岁以上女性每2年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DXA,高风险人群可提前至50岁。检测结果T值≤-2.5时确诊骨质疏松,T值在-1.0至-2.5之间属于骨量减少。动态监测可评估预防效果,指导治疗方案调整。
对于高危人群,医生可能推荐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抑制骨吸收。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洛昔芬适用于绝经后女性,特立帕肽等促骨形成药物用于严重病例。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和骨代谢指标。
预防骨质疏松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习惯。保持均衡饮食结构,控制钠盐摄入避免钙流失,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量。居家环境注意防滑防摔,使用扶手和防滑垫降低骨折风险。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戒烟可减少骨量流失速度。社区可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和团体运动,家庭成员应协助监督补钙和运动计划执行。出现不明原因腰背疼痛或身高变矮时需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