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严重程度分级

王亮 副主任医师

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骨质疏松严重程度可分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和严重骨质疏松三个等级,分级依据主要包括骨密度检测结果、骨折风险及临床症状等因素。

1、骨量减少:

骨量减少是骨质疏松的早期阶段,骨密度T值在-1.0至-2.5之间。此阶段骨骼矿物质密度开始降低,但尚未达到骨质疏松标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腰背酸痛。通过钙剂补充、维生素D摄入及适度负重运动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

2、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阶段骨密度T值≤-2.5,但尚未发生脆性骨折。骨骼微结构明显破坏,骨强度显著下降。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骨痛、身高缩短等症状。除基础治疗外,需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进行抗骨吸收治疗。

3、严重骨质疏松:

严重骨质疏松表现为骨密度T值≤-2.5且伴发一处或多处脆性骨折。椎体压缩性骨折和髋部骨折最常见,可能导致驼背畸形、活动受限等严重后果。治疗方案需联合促骨形成药物如特立帕肽,并配合康复训练预防再次骨折。

4、分级依据:

骨质疏松分级主要依赖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测量的骨密度值,同时需评估骨折史、年龄、性别等临床风险因素。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建议将骨密度测量结果与同性别年轻人峰值骨量比较得出T值,结合骨折风险评估工具进行综合判断。

5、特殊人群:

绝经后女性和70岁以上老年人需特别关注骨质疏松分级。雌激素缺乏会加速骨量流失,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影响骨代谢。这类人群应定期进行骨密度筛查,必要时提前启动药物干预。

骨质疏松患者日常需保证每日1000-1200毫克钙摄入,适量食用乳制品、豆制品和深绿色蔬菜。每周进行3-5次30分钟以上的负重运动如快走、太极拳,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建议每1-2年复查骨密度,居家环境做好防滑措施降低跌倒风险,使用髋部保护器可减少骨折发生。阳光照射有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春秋季节每日可暴露面部和手臂晒太阳15-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