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科利斯骨折通常发生在桡骨下端2-3厘米范围内,属于桡骨远端骨折的典型类型。该部位骨折主要与骨质疏松、外伤暴力、年龄因素、运动损伤及职业风险有关。
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降低,桡骨远端松质骨区域易发生粉碎性骨折。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量流失速度加快,轻微跌倒即可导致科利斯骨折。日常需增加钙质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跌倒时手掌撑地产生的轴向暴力是主要诱因,外力经腕部传导至桡骨远端,导致骨皮质断裂。高处坠落或交通事故等高能量创伤可能合并尺骨茎突骨折,需通过石膏固定或手术复位治疗。
儿童因骨骺未闭合易发生青枝骨折,老年人骨骼脆性增加多见完全骨折。青少年运动损伤常表现为关节面塌陷,需根据骨骺损伤程度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
滑雪、滑板等高速运动时失去平衡,反射性伸手支撑易造成骨折。运动员可能出现巴尔通骨折线延伸至桡腕关节面,需通过CT评估关节面平整度。
建筑工人、消防员等高空作业人群坠落风险高,骨折后常伴下尺桡关节脱位。重体力劳动者需佩戴腕部护具,骨折后6-8周内禁止负重活动。
康复期应进行手指屈伸锻炼防止肌腱粘连,拆除固定后逐步开展腕关节背伸掌屈训练。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每日摄入3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恢复后期可进行握力球训练增强前臂肌力,但需避免剧烈对抗性运动直至骨痂完全形成。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进度,出现持续性疼痛或活动受限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