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挖耳朵时出现咳嗽现象通常由迷走神经反射引起,主要与耳道刺激、外耳道炎、耵聍栓塞、过敏反应、神经敏感度增高等因素有关。
外耳道分布着迷走神经分支,当挖耳勺或棉签刺激耳道皮肤时,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弧引发喉部肌肉收缩,表现为突发性干咳。这种生理性反射无需特殊治疗,避免过度掏耳即可缓解。
耳垢堆积形成硬块后,掏耳动作可能压迫耳道壁,刺激迷走神经耳支。伴随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时,需由医生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耵聍后冲洗清除。
细菌或真菌感染导致耳道红肿,触碰时引发疼痛性咳嗽。典型表现为耳道渗液、瘙痒,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治疗,避免抓挠加重炎症。
对挖耳工具材质过敏可能引发耳道水肿和喉部刺激感,常伴皮肤红疹。建议更换聚乙烯材质挖耳工具,必要时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
部分人群迷走神经兴奋阈值较低,轻微刺激即可诱发咳嗽反射。这种情况可通过耳部热敷、减少掏耳频率改善,持续不缓解需排查慢性咽喉炎等共病。
日常应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掏耳,棉签清洁仅限耳廓周围。耳道瘙痒时可涂抹少量橄榄油滋润,游泳后及时用吹风机低温档吹干耳道。若咳嗽伴随耳痛、眩晕或持续超过一周,需耳鼻喉科就诊排除鼓膜穿孔、胆脂瘤等病变。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耳道皮肤屏障功能,维生素B族摄入不足可能加重皮肤敏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