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预防宫颈癌的疫苗推荐接种年龄为9-45岁,最佳接种时机为首次性行为前,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疫苗类型、免疫效果持久性、地区流行病学特征、个体免疫状态及接种程序差异。
目前国内批准的HPV疫苗包括二价、四价和九价三种。二价疫苗适用于9-45岁女性,主要预防HPV16/18型;四价疫苗扩龄至9-45岁男女均可接种,额外预防HPV6/11型引起的生殖器疣;九价疫苗国内批准用于16-26岁女性,可预防7种高危型HPV。不同价型疫苗的年龄范围差异源于临床试验数据支持。
青春期前接种产生的抗体滴度更高,9-14岁接种者仅需2剂即可达到15岁以上人群3剂的免疫效果。年轻群体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更强,25岁前完成全程接种的保护效力可达90%以上。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功能逐渐下降,但45岁前接种仍能获得显著保护。
HPV感染存在两个年龄高峰,首次性行为后1-2年出现第一个感染峰,40岁后因免疫力下降形成第二个感染峰。我国女性HPV感染率在17-24岁达15.6%,41-45岁为12.4%。疫苗接种需覆盖这两个关键年龄段才能实现最优预防效果。
免疫功能正常者接种后抗体可持续10年以上。对于HIV感染者、器官移植术后等免疫缺陷人群,建议在专科医生评估后接种。妊娠期应暂缓接种,哺乳期女性可安全接种。已感染某型HPV者仍建议接种以预防其他型别感染。
15岁前接种采用0、6-12月的2剂程序,15岁后需0、1-2、6月的3剂程序。超龄接种者需评估既往HPV暴露史,45岁前未完成全程接种者仍建议补种。接种后仍需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疫苗预防与筛查结合可实现最佳防控效果。
除疫苗接种外,保持单一性伴侣、使用避孕套可降低HPV感染风险。均衡饮食中适当增加西兰花、胡萝卜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增强免疫力,避免长期吸烟等行为均有辅助预防作用。30岁以上女性应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HPV疫苗接种后仍需坚持定期筛查,两者结合可使宫颈癌发病率下降90%以上。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或排液时应及时就医,早期宫颈癌经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