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多数房颤患者并非必须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方案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基础疾病及患者意愿综合评估。主要干预方式包括药物控制心率如美托洛尔、地高辛、抗凝治疗华法林、利伐沙班、电复律、射频消融术及左心耳封堵术。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和心率控制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是房颤一线治疗。药物适用于症状轻微、发作频率低的患者,可有效减少心悸、乏力等症状,但需长期监测药物副作用及凝血功能。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升高5倍,抗凝治疗至关重要。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酯、阿哌沙班较传统华法林出血风险更低,适用于中高危栓塞风险患者,需定期评估出血风险及肾功能。
对突发持续性房颤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同步直流电复律可快速恢复窦性心律。术前需经食道超声排除心房血栓,术后需联合抗凝药物维持至少4周。
通过导管消融肺静脉异常电活动,适用于药物无效、症状显著的阵发性房颤。单次手术成功率约70%,年轻患者、无结构性心脏病者效果更佳,但存在心包填塞、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风险。
对于抗凝禁忌的高卒中风险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可替代长期抗凝。通过封堵90%血栓来源的左心耳,降低卒中风险达70%,需术后45天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房颤患者日常需限制酒精及咖啡因摄入,保持体重指数<25,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应严格控制血压<130/80mmHg、糖化血红蛋白<7%。建议使用智能设备监测心率变异,记录症状发作时间与诱因,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与心脏超声。突发胸痛、意识模糊或单侧肢体无力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