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不寐病即失眠症,属于睡眠障碍类疾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或早醒。其发生与心理压力、生活习惯紊乱、躯体疾病、药物因素及环境干扰密切相关。
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是导致不寐病的核心诱因。长期精神紧张会过度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抑制褪黑素分泌,打乱睡眠-觉醒周期。认知行为疗法和正念训练可改善情绪性失眠。
作息不规律、睡前使用电子设备、日间过度补觉等行为会干扰生物钟。蓝光照射抑制褪黑素分泌,而日间睡眠减少夜间睡眠驱动力。建立固定作息时间、限制午睡时长有助于重建睡眠节律。
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疼痛、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常伴发失眠。甲状腺激素升高加速代谢引发亢奋,疼痛刺激导致频繁觉醒。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呼吸暂停。
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具有中枢兴奋作用。部分抗抑郁药通过影响5-羟色胺系统干扰睡眠结构。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时间或更换替代药物。
噪音、强光、温湿度不适等环境因素会降低睡眠质量。卧室温度超过25℃会延缓核心体温下降,延迟入睡时间。使用遮光窗帘、白噪音机器可优化睡眠环境。
改善不寐病需采取综合措施:晚餐避免油腻辛辣食物,适量食用小米粥、香蕉等含色氨酸食物;日间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但避免睡前3小时剧烈运动;睡前1小时进行温水泡脚或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并保持侧卧姿势。持续失眠超过1个月或伴随日间功能损害时,建议至睡眠专科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