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如何引起的

张向宁 主任医师

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由经血逆流、免疫异常、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失衡及医源性种植等原因引起。

1、经血逆流:

月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可能通过输卵管逆流至盆腔,并在卵巢、直肠等部位种植生长。这种逆流现象在多数女性中普遍存在,但仅有部分人群因无法被免疫系统清除而发展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可通过腹腔镜检查确诊,治疗需结合药物抑制内膜生长或手术清除病灶。

2、免疫异常:

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可能导致无法有效识别和清除异位的子宫内膜细胞。患者常伴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低或炎症因子水平升高,表现为慢性盆腔疼痛和不孕。免疫调节治疗如口服避孕药、孕激素等可缓解症状,严重者需手术干预。

3、遗传因素:

直系亲属患病史者发病风险增加3-7倍,特定基因如GALNT13的变异可能影响内膜细胞黏附能力。这类患者往往发病年龄更早,症状更严重。基因检测可辅助评估风险,治疗需个体化制定长期管理方案。

4、激素失衡:

雌激素水平过高会刺激异位内膜增殖,而孕激素抵抗则导致病灶无法周期性萎缩。患者常见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超声显示卵巢巧克力囊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可暂时降低雌激素,但需配合钙剂预防骨质流失。

5、医源性种植:

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等手术可能将内膜细胞直接带入腹腔或切口处。此类病灶多形成于术后瘢痕部位,表现为周期性胀痛和结节。预防性使用激素药物可降低复发率,深部浸润型需手术切除。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运动如瑜伽、游泳等中低强度活动,每周3-5次以改善盆腔血液循环。饮食宜增加ω-3脂肪酸深海鱼、亚麻籽及抗氧化物质蓝莓、菠菜摄入,减少红肉及反式脂肪。痛经期间可尝试局部热敷,但持续疼痛或不孕者需及时就诊。定期妇科检查与超声监测对评估病情进展至关重要,尤其是有生育需求者应尽早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