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羊水栓塞可通过规范产检、控制妊娠风险因素、避免产程干预、选择专业医疗机构、及时识别早期症状等方式预防。羊水栓塞通常由胎盘异常、子宫创伤、高龄妊娠、多胎妊娠、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可筛查胎盘前置、胎盘早剥等异常情况。妊娠期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需加强监测,通过胎心监护和血液检查评估胎儿及母体状态。规范的围产期管理能降低50%以上的突发性并发症风险。
高龄孕妇≥35岁应进行染色体异常筛查和凝血功能检测。多胎妊娠者需缩短产检间隔,监测子宫张力变化。肥胖孕妇需控制体重增长在11-16公斤范围内,避免代谢综合征诱发血管内皮损伤。
非必要不进行人工破膜或催产素引产,这些操作可能增加羊水进入母血循环的概率。自然分娩过程中避免过度按压宫底,剖宫产手术需分层切开子宫避免羊水快速涌入血管。
具备危重孕产妇抢救资质的医院能快速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建议选择配备24小时血库、ICU和新生儿抢救团队的医疗机构,确保发生紧急情况时5分钟内可实施子宫切除等救命手术。
突发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骤降需立即排查羊水栓塞。其他预警信号包括不明原因低血压、抽搐、凝血功能障碍等。产程中出现上述表现时应即刻停止催产素使用,建立静脉双通道并准备心肺复苏。
建议孕妇每日补充400微克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适度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饮食注意增加优质蛋白摄入,保证每日60克动物蛋白和30克植物蛋白。妊娠中晚期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或孕妇瑜伽,每次不超过45分钟。出现胎动异常或阴道流液等情况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抢救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