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是怎么引起的

张向宁 主任医师

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羊水栓塞可能由胎膜破裂、子宫收缩过强、胎盘异常、子宫创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羊水栓塞是分娩过程中羊水及其内容物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发的急性过敏反应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突发低血压、呼吸困难、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

1、胎膜破裂:

胎膜早破或人工破膜时,羊水可能通过子宫蜕膜静脉或宫颈内膜静脉进入母体循环。胎膜破裂时间越长、破口越大,羊水进入量越多,风险越高。临床需密切监测胎心及产妇生命体征,出现异常需立即终止妊娠并启动抢救流程。

2、子宫收缩过强:

宫缩剂使用不当或急产时,过强的宫缩压力将羊水挤入开放的子宫血管。这种情况常见于缩宫素引产或前列腺素类药物催产时。处理需立即停用宫缩剂,给予子宫松弛剂如特布他林,必要时行紧急剖宫产。

3、胎盘异常:

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异常情况会破坏胎盘屏障,使羊水通过剥离面进入母血循环。胎盘异常常伴随阴道出血、腹痛等症状,需通过超声确诊。治疗包括输血纠正休克、尽快终止妊娠,严重者需子宫动脉栓塞或子宫切除。

4、子宫创伤:

剖宫产切口、宫颈裂伤等创伤形成血管破口,成为羊水进入通道。手术操作需规范避免过度牵拉,发生栓塞后需立即缝合止血,同时进行抗过敏、抗休克治疗。有剖宫产史者再次分娩时风险增加2-3倍。

5、凝血功能障碍:

妊娠期高凝状态使羊水中的促凝物质更易触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羊水栓塞患者100%会出现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全身出血、实验室检查显示纤维蛋白原降低。需快速输注冷沉淀、血小板,使用重组凝血因子VIIa。

预防羊水栓塞需规范产前检查,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分娩时避免不必要的宫缩剂使用,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高危孕妇建议在有抢救条件的医院分娩。产后2小时内需持续心电监护,警惕迟发型羊水栓塞。出现胸闷、寒战等前驱症状时立即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建立双静脉通路维持循环稳定。恢复期需监测肝肾功能,补充铁剂纠正贫血,6个月内避免再次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