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想尿又无尿可能与尿路感染、膀胱过度活动症、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心理因素等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
尿路感染可能导致尿频尿急但排尿困难,细菌刺激膀胱黏膜引发排尿异常。可表现为下腹坠胀、尿液浑浊。治疗需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配合多饮水促进细菌排出。
膀胱逼尿肌不自主收缩会引起强烈尿意但尿量少,可能伴随尿失禁。与神经系统调控异常有关。常用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盐酸奥昔布宁缓释片等药物抑制膀胱过度活动。
中老年男性前列腺增大压迫尿道,导致排尿踌躇、尿线变细。夜间尿频明显但每次尿量少。可选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非那雄胺片等药物改善症状,严重者需手术切除增生组织。
糖尿病、脊髓损伤等导致膀胱神经支配异常,表现为尿潴留伴假性尿急。需导尿处理并治疗原发病,可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配合膀胱功能训练。
焦虑紧张可能引起心理性尿频,实际膀胱内尿量不足。常见于考试、演讲等应激状态。可通过放松训练、心理疏导改善,无须特殊药物治疗。
日常应注意保持会阴清洁,避免憋尿和过量饮水。建议记录排尿日记帮助诊断,限制咖啡酒精等利尿饮品。出现血尿、发热或腰背疼痛需立即就诊,排除泌尿系结石等急症。长期症状反复者建议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膀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