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腹泻胃疼想吐可能由饮食不当、胃肠炎、食物中毒、肠易激综合征、胃溃疡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补充水分、休息观察、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
进食生冷、辛辣或变质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胃疼和腹泻。过量饮酒或暴饮暴食也会加重消化负担。症状较轻时可暂时禁食,饮用温水缓解不适,后续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的胃肠炎常伴随发热、乏力,呕吐物可能含有胆汁。需注意便血或持续高热提示病情加重。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诺氟沙星、口服补液盐等药物,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掩盖病情。
食用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后,可能出现集体发病。典型表现为水样腹泻伴剧烈呕吐,严重时导致脱水。需及时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查,必要时通过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精神紧张或焦虑可能诱发功能性胃肠紊乱,表现为排便后腹痛缓解。症状反复发作但体重无下降。建议记录饮食日志排查诱因,可遵医嘱使用匹维溴铵、双歧杆菌制剂或解痉药物。
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导致上腹隐痛,进食后加重。伴随黑便或呕血需紧急处理。确诊需胃镜检查,治疗包括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等药物,同时须戒除烟酒。
出现症状后应暂停乳制品、高纤维及油腻食物,选择低渣饮食如蒸蛋、苹果泥。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溶液预防脱水。若呕吐持续超过24小时、出现意识模糊或血便,须立即急诊处理。恢复期可逐步添加益生菌食品,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