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克强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泌尿外科
溢出性蛋白尿可能由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贫血、横纹肌溶解症、淀粉样变性、轻链沉积病等原因引起。溢出性蛋白尿是指血浆中异常蛋白质浓度过高,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随尿液排出的现象。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中浆细胞异常增殖,产生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这些轻链分子量小,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时形成本周蛋白尿。患者可能出现骨痛、贫血、高钙血症等症状,需通过血清蛋白电泳和骨髓活检确诊。
急性血管内溶血时,大量血红蛋白释放入血,超过结合珠蛋白的结合能力。游离血红蛋白从肾小球滤出形成血红蛋白尿,典型表现为浓茶色尿伴贫血貌。常见于输血反应、蚕豆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疾病。
肌肉损伤导致肌红蛋白大量释放,超过血液中结合蛋白的运载能力。肌红蛋白经肾脏排泄时可阻塞肾小管,表现为酱油色尿伴肌痛。常见于挤压伤、剧烈运动、他汀类药物副作用等情况,需监测肌酸激酶和肾功能。
淀粉样蛋白在组织中异常沉积时,血液中淀粉样蛋白前体浓度升高。部分低分子量蛋白片段可经肾脏滤出,同时合并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患者可能出现舌体肥大、眶周瘀斑等特征性表现,刚果红染色活检可确诊。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过度产生并在肾组织沉积,同时血浆游离轻链浓度增高。肾小管无法完全重吸收滤过的轻链,尿蛋白电泳显示单克隆条带。该病常与淋巴增殖性疾病相关,需进行血清游离轻链检测。
出现溢出性蛋白尿需限制高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8克以内。避免剧烈运动和肌肉创伤,溶血性疾病患者应注意预防感染。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伴有水肿时需限制钠盐摄入。所有患者均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必要时进行血浆置换或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