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宝宝发烧手心热可能与生理性发热、感染性疾病、脱水、代谢异常、环境温度过高等原因有关。发烧时手心发热通常是体温调节中枢紊乱的表现,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剧烈哭闹或过度包裹可能导致短暂体温升高。此时手心发热多为暂时性,解除诱因后体温可自行恢复。家长需检查衣物是否过厚,保持环境通风,适当补充温水。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感冒、肺炎等疾病常伴随发热症状。病原体刺激下体温调定点上移,导致末梢循环加快出现手心发热。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退热药物,同时配合物理降温。
高热状态下水分蒸发加快,血容量不足时会影响散热功能。表现为皮肤干燥、尿量减少伴手心发热。家长应少量多次喂食母乳或口服补液盐,必要时静脉补液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可能导致产热增加。这类患儿除手心发热外,往往伴有易激惹、多汗等症状。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测确诊,使用甲巯咪唑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密闭高温环境会使婴幼儿散热受阻,出现假性发热现象。表现为面部潮红、手心发热但体温正常。应立即转移至阴凉处,解开衣物散热,用温水擦拭身体大血管处。
家长发现宝宝发烧伴手心发热时,应每4小时监测体温变化,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选择透气棉质衣物,发热期间可适量增加梨汁、米汤等流质饮食。若持续高热超过24小时或出现抽搐、嗜睡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排查脑膜炎等严重疾病。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方式需避开胸前区及足底,避免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