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肝腹水通常由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肝硬化、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等原因引起。肝腹水是腹腔内液体积聚过多的病理表现,多与肝脏疾病相关,需结合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门静脉高压是肝腹水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主要由肝硬化导致。肝硬化时肝脏结构改变,血流受阻,门静脉压力升高,液体从血管渗入腹腔。患者可能出现腹胀、腹部膨隆等症状。治疗需控制原发病,限制钠盐摄入,必要时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螺内酯,严重时需行腹腔穿刺放液。
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会导致胶体渗透压下降,血管内液体外渗形成腹水。常见于营养不良、慢性肝病或蛋白丢失性肠病。患者常伴有下肢水肿、乏力等表现。需补充优质蛋白,纠正营养状态,严重者可输注人血白蛋白。
肝硬化是肝腹水的主要基础疾病,肝脏纤维化导致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蜘蛛痣、肝掌等体征。治疗需戒酒、抗病毒,使用护肝药物如水飞蓟宾、双环醇,晚期需考虑肝移植。
右心衰竭时体循环静脉压升高,液体回流受阻可导致肝淤血和腹水。患者多伴有呼吸困难、下肢水肿。治疗以强心、利尿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地高辛、托拉塞米,同时需限制液体摄入。
大量蛋白尿导致低蛋白血症,同时水钠潴留加重腹水形成。患者表现为高度水肿、蛋白尿。治疗需控制蛋白尿,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配合利尿剂,必要时补充白蛋白。
肝腹水患者日常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3克。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避免粗糙坚硬食物。保持适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体重和腹围变化,记录24小时尿量。出现发热、腹痛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戒酒对酒精性肝病患者尤为重要,同时避免使用损肝药物。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