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老人总尿床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盆底肌训练、药物治疗、膀胱训练、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老年尿失禁可能由前列腺增生、膀胱过度活动症、神经系统病变、尿道括约肌松弛、糖尿病等因素引起。
减少晚间饮水量,睡前两小时限制液体摄入。避免饮用咖啡、茶等利尿饮品。建立规律排尿习惯,白天每两小时排尿一次。保持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盆底肌功能,控制体重可减轻腹部压力对膀胱的压迫。
凯格尔运动能增强尿道括约肌力量。具体方法为收缩肛门和尿道肌肉,保持5秒后放松,重复10次为一组,每日进行3组。持续锻炼6-8周可见效果。可配合生物反馈治疗,通过仪器监测肌肉收缩情况。
米拉贝隆可缓解膀胱过度活动,索利那新能抑制逼尿肌过度收缩。前列腺增生患者可使用坦索罗辛改善排尿困难。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口干、便秘等副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合并尿路感染时需配合抗生素治疗。
通过延迟排尿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从每1小时延长至每3-4小时排尿一次。记录排尿日记,包括排尿时间、尿量、漏尿情况等。训练期间可使用成人纸尿裤作为过渡,避免因尿急导致焦虑情绪。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适用于严重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颈悬吊术可改善压力性尿失禁。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适合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术前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术后需预防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老年尿失禁患者应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避免局部皮肤潮湿。饮食中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预防便秘,适量补充优质蛋白维持肌肉力量。家属应给予充分理解支持,协助记录排尿情况,陪同定期复诊。夜间可使用防水床垫保护,卧室到卫生间路径保持通畅明亮。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严格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