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宝宝便便像拉肚子可能与饮食不当、腹部受凉、胃肠功能紊乱、细菌性肠炎、病毒性肠炎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宝宝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喂养过量或过早添加辅食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可能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家长需调整喂养方式,少量多餐,暂停新添加的辅食。可顺时针按摩宝宝腹部帮助消化。
宝宝肚脐周围脂肪层薄,寒冷刺激易引发肠蠕动加快。症状包括水样便伴随肠鸣音亢进,无发热等感染迹象。需加强腹部保暖,使用温热毛巾敷肚脐周围,哺乳期母亲应避免进食生冷食物。
肠道菌群失衡或喂养时间不规律可能导致功能性腹泻。大便呈蛋花汤样但宝宝精神状态良好。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制剂,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需保持饮食清淡。
沙门氏菌或大肠杆菌感染时,宝宝会出现黏液脓血便伴发热。可能与不洁饮食或餐具污染有关。需进行大便常规检查,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蒙脱石散等药物,同时注意防止脱水。
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感染常见于秋冬季,表现为喷射状水样便和反复呕吐。具有较强传染性,需隔离护理。可遵医嘱使用口服补液盐Ⅲ预防脱水,必要时静脉补液治疗,避免使用止泻药物抑制病毒排出。
家长应记录宝宝每日排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需保持饮食均衡,避免高糖高脂食物。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注意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如出现持续发热、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须立即就医。居家护理期间建议准备口服补液盐,少量多次补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