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肠胃炎可通过调整饮食、口服补液盐、使用止泻药物、服用益生菌、必要时抗生素治疗等方式缓解。肠胃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刺激、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
急性期选择米汤、粥类等低渣流食,避免辛辣刺激及高脂食物。症状缓解后逐步增加面条、馒头等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慢性肠胃炎患者需长期避免酒精、咖啡因等刺激性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帮助黏膜修复。
腹泻严重时需预防脱水,口服补液盐能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选择葡萄糖电解质泡腾片,按说明书配制后分次饮用。儿童及老年人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等脱水征兆时,应及时就医进行静脉补液。
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缓解水样便症状。洛哌丁胺能抑制肠蠕动,适用于无发热的血便患者。消旋卡多曲可减少肠道分泌,但细菌性肠炎禁用。使用前需明确病因,病毒性肠胃炎通常无须止泻药。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缓解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适用于儿童轮状病毒肠炎。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能抑制致病菌繁殖,改善腹胀症状。建议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
细菌性肠胃炎可选用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儿童及孕妇推荐阿奇霉素、头孢克肟等更安全的抗生素。使用前需进行粪便培养和药敏试验,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艰难梭菌感染需选用万古霉素。
肠胃炎恢复期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脱水。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稀释果汁补充电解质,烹饪食物需彻底加热。慢性肠胃炎患者建议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长期腹泻者需排查乳糖不耐受等食物过敏因素。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意识模糊等症状时须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