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的副作用

侯大为 主任医师

侯大为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新生儿外科

生长激素治疗可能引起轻度至中度的副作用,主要包括关节疼痛、水肿、血糖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和颅内压增高等。使用生长激素需严格遵循医嘱并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1、关节疼痛

生长激素可能刺激骨骼和软组织生长,导致关节或肌肉疼痛,常见于膝关节和手指关节。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运动后不适,成人可能出现晨僵。通常可通过调整剂量缓解,严重时需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或塞来昔布治疗。

2、水肿

生长激素促进钠潴留,可能引发面部或四肢水肿,尤其治疗初期较为明显。轻度水肿可通过限制钠盐摄入改善,持续严重水肿需评估心肾功能。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可能被用于对症处理,但须排除其他病因。

3、血糖异常

生长激素拮抗胰岛素作用,可能引发胰岛素抵抗或空腹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使用需加强血糖监测,必要时调整降糖方案。二甲双胍、胰岛素或格列美脲等药物可能被纳入管理计划,治疗期间建议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4、甲状腺功能减退

长期使用可能抑制甲状腺激素分泌,表现为乏力、怕冷或体重增加。治疗前需基线评估甲状腺功能,异常者需补充左甲状腺素钠。每3-6个月复查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调整剂量后多数患者症状可逆转。

5、颅内压增高

罕见但需警惕的副作用,表现为持续头痛、呕吐或视力模糊。儿童患者更易发生,可能与脑脊液分泌增加有关。确诊后需暂停用药并给予甘露醇脱水治疗,症状缓解后可尝试更低剂量重新给药。

接受生长激素治疗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摄入以支持组织修复,同时配合适度运动增强骨骼耐受性。避免高盐高糖饮食以防加重水肿或血糖波动。定期监测身高体重、骨龄及血液生化指标,发现异常症状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方案。治疗结束后仍需随访1-2年评估远期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