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及早发现青光眼

王卫 副主任医师

王卫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眼科

青光眼可通过眼压检测、视野检查、视神经评估、前房角镜检查、角膜厚度测量等方式及早发现。青光眼通常由遗传因素、眼压异常、眼部外伤、炎症反应、血管异常等原因引起。

青光眼是一种以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早期发现对保护视力至关重要。眼压检测是最基础的筛查手段,正常眼压范围为10-21毫米汞柱,超过该范围需警惕青光眼风险。视野检查能发现早期视野缺损,特别是旁中心暗点和鼻侧阶梯状缺损具有诊断意义。视神经评估通过眼底镜或OCT检查视盘杯盘比增大、盘沿变薄等特征性改变。

前房角镜检查可区分开角型与闭角型青光眼,闭角型患者前房浅、房角狭窄。角膜厚度测量对眼压校正有参考价值,中央角膜厚度每增加50微米,实测眼压需下调1毫米汞柱。遗传因素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起重要作用,有家族史者应定期筛查。眼压异常包括昼夜波动大或持续偏高,可导致视神经纤维层进行性损伤。

眼部外伤如眼球挫伤可能引发继发性青光眼,需监测远期眼压变化。炎症反应如葡萄膜炎会破坏房水循环通路,导致眼压升高。血管异常如视网膜静脉阻塞可能引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需通过眼底荧光造影确诊。定期眼科检查是发现早期青光眼的核心措施,高危人群每半年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眼科体检,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糖尿病等高危因素者需增加检查频率。日常生活中避免长时间暗环境用眼,保持情绪稳定,控制咖啡因摄入,适度运动促进眼内房水循环。出现视物模糊、虹视、眼胀头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通过早期干预可有效延缓视力损害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