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炜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普通外科
去湿健脾粥是一种以健脾祛湿为主要功效的药膳粥品,通常由薏苡仁、赤小豆、山药、茯苓等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食材配伍熬制而成。
薏苡仁性微寒味甘淡,归脾肺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功效。薏苡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族和矿物质,能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排除体内多余水分。薏苡仁中的薏苡仁酯还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煮粥时建议提前浸泡2小时,可搭配红豆或莲子增强祛湿效果。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归心小肠经,具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的功效。赤小豆富含钾元素和膳食纤维,能促进钠离子排出,改善水肿。其含有的皂苷类物质能增强肾脏排泄功能。煮制前需浸泡4小时以上,与薏苡仁配伍可增强利湿效果,但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山药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的功效。山药含有黏液蛋白、淀粉酶等成分,能保护胃黏膜,促进消化吸收。其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鲜山药煮粥需去皮后立即使用,避免氧化变色,干品山药片需提前浸泡软化。
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茯苓含有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能调节水液代谢,改善脾虚湿盛引起的食欲不振。建议使用茯苓粉或茯苓块煮粥,需久煮才能充分释放有效成分,阴虚火旺者应减量使用。
芡实性平味甘涩,归脾肾经,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的功效。芡实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和矿物质,能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其特有的环肽类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煮粥前需砸破硬壳浸泡过夜,便秘者不宜过量食用。
去湿健脾粥适合舌苔厚腻、肢体困重、食欲减退等脾虚湿盛人群食用。建议每周食用3-4次,连续食用1-2个月。熬制时宜选用砂锅文火慢炖,避免使用铁器。食用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保持适度运动促进排汗。若出现口干咽燥等阴虚症状应暂停食用,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摄入量。症状持续不缓解者建议就医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