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炜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普通外科
耳朵后面有干皮可能与皮肤干燥、湿疹、银屑病、脂溢性皮炎、真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保湿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等方式改善。
气候干燥或频繁清洁可能导致局部角质层脱水脱屑,表现为片状白色皮屑,无红肿瘙痒。建议减少肥皂使用频率,每日涂抹含尿素软膏或凡士林帮助修复皮肤屏障,避免抓挠刺激。
过敏性体质或接触刺激性物质可能诱发耳后湿疹,伴随红斑、丘疹及渗出倾向。急性期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收敛止痒,慢性期选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抗炎,严重时口服氯雷他定片缓解过敏反应。
免疫异常引起的鳞屑性皮肤病,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色斑块覆盖银白色鳞屑。局部可涂抹卡泊三醇软膏调节角质增生,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中重度患者需使用甲氨蝶呤片控制病情。
马拉色菌过度繁殖导致皮脂腺活跃区域出现油腻性黄痂,常见于耳廓及发际线。建议使用二硫化硒洗剂每周清洗两次,配合酮康唑乳膏抑制真菌,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加重症状。
皮肤癣菌感染可引起环形红斑伴边缘脱屑,具有传染性。确诊需刮取皮屑镜检,治疗选用联苯苄唑乳膏或特比萘芬乳膏,顽固病例需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注意个人用品消毒隔离。
日常需保持耳后清洁干燥,沐浴后及时擦干褶皱部位,选择无香料护肤品。若脱屑持续加重、伴随渗液或扩散至面部,应及时到皮肤科进行真菌检测或病理活检。避免自行长期使用激素药膏,防止皮肤萎缩或色素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