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宝宝耳朵鼓膜外伤穿孔可通过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感染、定期复查、药物治疗、手术修复等方式治疗。鼓膜外伤穿孔通常由尖锐物刺伤、气压伤、感染、头部外伤、不当掏耳等原因引起。
鼓膜穿孔后需避免耳道进水,洗澡时可用棉球蘸取凡士林堵塞外耳道。游泳或洗头时需佩戴防水耳塞,防止污水进入中耳引发感染。若耳道不慎进水,可将头部倾斜使水自然流出,切勿用棉签深入掏挖。
禁止自行向耳内滴药或冲洗,避免带入细菌。不要用力擤鼻涕,防止鼻腔分泌物经咽鼓管逆行感染。若出现耳痛、流脓等感染症状,需及时就医。家长需每日观察耳道分泌物性状,发现异常立即就诊。
需每1-2周进行耳内镜检查,评估穿孔愈合情况。医生可能使用耳显微镜观察穿孔边缘是否出现再生迹象。对于3个月未愈合的穿孔,需考虑手术干预。复查时家长应配合医生固定宝宝头部,避免检查过程中扭动造成二次损伤。
合并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抗生素。疼痛明显者可短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禁止未经医生指导使用滴耳药物,尤其避免含酒精或耳毒性的制剂。
经3-6个月保守治疗未愈的大穿孔,需行鼓膜成形术或鼓室成形术。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取颞肌筋膜或软骨膜作为修补材料。术后需保持术耳朝上卧位,避免剧烈运动或碰撞,定期清理术腔血痂。
日常需避免宝宝接触细小玩具或尖锐物品,纠正掏耳习惯。哺乳时保持头高位,防止呛奶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加强营养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若发现宝宝出现抓耳、哭闹、听力下降等表现,家长应立即带其至耳鼻喉科就诊,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慢性中耳炎或永久性听力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