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产后膀胱膨出可通过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治疗、电刺激疗法、子宫托放置、手术治疗等方式修复。产后膀胱膨出通常由分娩损伤、盆底肌松弛、激素水平变化、长期腹压增高、先天结缔组织薄弱等原因引起。
盆底肌训练是改善轻度膀胱膨出的基础方法,通过重复收缩肛门和阴道肌肉增强盆底支撑力。建议每天进行3组凯格尔运动,每组收缩保持5-10秒后放松。持续6-12周可改善尿失禁症状,配合呼吸训练效果更佳。需避免屏气用力动作,训练期间出现疼痛应暂停。
生物反馈治疗借助仪器将肌肉收缩信号可视化,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盆底肌收缩技巧。治疗需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通过电极监测指导肌肉协调运动。该方法对中度膨出合并尿急症状者效果显著,治疗12周后有效率较高。治疗期间应保持会阴清洁,避免使用润滑剂干扰信号。
电刺激疗法通过低频电流被动激活盆底肌纤维,适用于肌力较差无法自主收缩的患者。使用阴道电极每周治疗2次,刺激强度以舒适耐受为度,8-10周为完整疗程。该疗法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肌肉萎缩,但妊娠期及急性炎症期禁用。治疗后可能出现短暂肌肉酸痛属正常现象。
子宫托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中重度患者,通过机械支撑缓解膨出症状。需由医生根据阴道尺寸选择环形或立方体硅胶托,放置后每3-6个月更换。使用期间可能出现分泌物增多,需每日清洗会阴。禁忌症包括阴道溃疡、严重盆腔感染等,夜间需取出避免压迫坏死。
手术修复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III度以上膨出,常用术式包括阴道前壁修补术和骶棘韧带固定术。手术通过缝合筋膜缺损或悬吊韧带恢复解剖位置,术后需留置导尿管1-3天。三个月内禁止提重物和性生活,复发概率与术后护理密切相关。合并压力性尿失禁者可同期行尿道中段悬吊术。
产后膀胱膨出患者日常应避免长期站立或提重物,控制体重减少腹压,多摄入高纤维食物预防便秘。咳嗽或打喷嚏时提前收缩盆底肌,选择游泳等低冲击运动替代跑步。穿着透气棉质内裤,出现排尿困难或反复尿路感染需及时复诊。哺乳期治疗需告知医生,部分物理疗法需推迟至断奶后进行。定期进行盆底功能评估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