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儿童选择导尿管需根据年龄、病情及医生评估决定,常用类型有硅胶导尿管、乳胶导尿管、抗菌涂层导尿管等。导尿管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材质、尺寸、留置时间及特殊需求。
硅胶导尿管生物相容性高,适合长期留置,可减少尿道黏膜刺激。乳胶导尿管柔韧性好但可能引发过敏,需提前排查过敏史。抗菌涂层导尿管含银离子或抗生素,能降低感染风险,适合免疫力低下儿童。聚氯乙烯导尿管价格较低,但仅适合短期使用。
新生儿多选用6-8Fr超细导管,学龄前儿童适用8-10Fr,青少年可选择10-12Fr。过粗易损伤尿道,过细可能导致漏尿。需参照儿童体重和尿道发育情况,由医生通过尿道测量器确定精准尺寸。
双腔导尿管适合单纯排尿,三腔导尿管便于膀胱冲洗。球囊固定式可防止滑脱,适用于活动量大的儿童。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患儿,可选择带测温功能的导尿管监测膀胱状态。特殊弯头设计能减少对膀胱三角区的刺激。
短期留置首选亲水性涂层导尿管,插入时摩擦小。中长期留置需选用全硅胶材质,减少结痂概率。对于间歇导尿儿童,建议使用一次性无菌导尿管包。永久性造瘘患儿应选用抗反流设计的专用导尿管。
脊柱裂患儿需超软材质导尿管避免压疮。自闭症儿童可选择隐蔽式集尿袋减少行为干扰。存在尿道畸形的患儿可能需要定制弯头导管。过敏体质儿童推荐使用不含邻苯二甲酸盐的医用级导尿管。
家长应定期观察导尿管通畅度及尿液性状,每日清洁会阴部并保持引流系统密闭。记录排尿量,避免导管扭曲受压。选择透气性好的固定贴膜,每3-5天更换一次。出现血尿、发热或导管堵塞时需立即就医。配合医生定期评估导尿管适应性,根据生长发育及时调整型号,同时进行排尿功能训练以促进自主排尿能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