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川芎和生川芎的药效

182次浏览

陈秀杉 副主任医师

陈秀杉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中医科

炙川芎和生川芎的药效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强度及适用证型上。生川芎偏于辛散走窜,炙川芎经蜜炙后缓和燥性并增强补益作用。

一、生川芎

生川芎为毛茛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性味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其药效以活血行气为主,适用于气滞血瘀证,如胸痹心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生品辛香走窜力强,能上行头目缓解头痛,下行血海调经止痛,常与当归配伍用于妇科瘀血证。现代研究表明其含川芎嗪、阿魏酸等成分,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作用。典型方剂如川芎茶调散,用于外感风邪头痛。

二、炙川芎

炙川芎为生川芎经蜂蜜炮制而成,蜜炙后辛散之性减弱,温补功效增强。更适用于气血两虚兼瘀血者,如产后血虚腹痛、久病体弱伴瘀血等证。蜂蜜的甘缓作用可制约川芎燥烈之性,减少耗气伤阴的副作用,同时增强补血和营效果。临床多用于四物汤等补血方剂中,治疗血虚血瘀引起的面色萎黄、心悸失眠。需注意阴虚火旺者慎用。

三、成分差异

炮制过程导致两者化学成分变化:生川芎挥发油含量较高,其中藁本内酯等活性成分保留完整;炙川芎经蜜炙后部分挥发性成分损失,但阿魏酸等水溶性成分溶出率提高。这种差异使得生品更擅祛风通络,炙品长于调和气血。

四、经典配伍

生川芎常与柴胡、香附等同用疏肝解郁,如柴胡疏肝散;与桃仁、红花配伍活血化瘀,如血府逐瘀汤。炙川芎多与熟地黄、白芍等补血药配伍,如八珍汤;与黄芪、人参同用益气活血,如补阳还五汤。两者均忌用于阴虚阳亢、出血性疾病患者。

五、现代应用

生川芎多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脑卒中,成药有川芎嗪注射液。炙川芎更适用于贫血、更年期综合征等慢性病调理,如益母草膏中含炙川芎。使用需根据证型选择,生品每日用量3-9克,炙品6-12克,均需中医辨证使用。

使用川芎类药物需注意:孕妇禁用,月经过多者慎用;服用期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出现口干、心悸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用。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和病情选择生品或炙品,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日常可配合当归、红枣等药食同源食材调理气血,但需与服药间隔2小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