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卡介苗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局部红肿、淋巴结肿大、发热、皮肤溃疡及罕见全身性反应。卡介苗接种后常见反应有注射部位硬结、脓疱形成,少数可能出现腋下淋巴结炎或全身过敏反应。
接种后2-4周内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直径5-10毫米的红肿硬结,伴随轻微压痛,属于正常免疫反应。通常6-8周后逐渐结痂形成小瘢痕,无须特殊处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即可。若红肿范围超过10毫米或持续渗出液体,需就医排除继发感染。
约5-10%接种者会出现同侧腋下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直径多小于3厘米,质地较硬但活动度良好。多数在3个月内自行消退,若淋巴结持续增大超过3厘米、出现化脓或破溃,需考虑抗结核治疗,必要时行穿刺引流。
部分婴幼儿接种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低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通常48小时内自行缓解。可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避免包裹过厚衣物。若体温超过39℃或持续超过3天,需警惕其他感染性疾病可能。
约1-2%接种者会出现注射部位深部溃疡,直径可达1厘米以上,边缘整齐伴黄白色基底。溃疡面可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后外敷莫匹罗星软膏,避免使用酒精或碘伏刺激创面。严重溃疡需联合口服异烟肼治疗4-6周。
极少数可能出现播散性卡介苗感染或骨炎,多见于先天性免疫缺陷患儿。表现为持续消瘦、多发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需通过结核菌素试验、病理活检确诊。治疗需联合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6-12个月。
接种卡介苗后应保持注射部位透气干燥,避免搔抓或涂抹刺激性药膏。出现38.5℃以上发热时可物理降温,但禁用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类药物。哺乳期母亲接种不影响母乳喂养,但需观察婴儿是否出现异常反应。若接种3个月后局部仍流脓或淋巴结持续肿大,应及时至结核病专科门诊复查。日常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蛋白质有助于疫苗免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