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国哲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肝胆外科
肝硬化在超声检查中主要表现为肝脏形态改变、表面结节状、实质回声增粗增强、门静脉增宽及脾脏肿大等特征。肝硬化是慢性肝病发展的终末阶段,超声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无创诊断手段之一。
肝硬化早期肝脏体积可能增大,随着病情进展逐渐萎缩变形。超声下可见肝右叶缩小,左叶代偿性增大,肝缘变钝。肝包膜因纤维组织增生呈现波浪状或不规则改变,肝叶比例失调是特征性表现之一。
肝脏表面失去光滑形态,呈现弥漫性结节样隆起。小结节型肝硬化可见3-5毫米均匀结节,大结节型可见超过10毫米的不规则结节。结节间有纤维间隔形成,超声显示为强回声条索。
肝实质回声弥漫性增粗增强,分布不均匀。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可见短线状强回声。随着纤维化程度加重,可出现"满天星"样强回声斑点。部分患者可伴有肝内低回声再生结节。
门静脉主干内径超过13毫米,脾静脉内径超过10毫米。彩色多普勒显示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可能出现离肝血流。部分患者可见脐静脉重新开放或胃底食管静脉曲张。
脾脏长度超过12厘米,厚度超过4厘米,脾门处静脉增宽。脾实质回声均匀性增强,脾静脉内径超过8毫米。长期门脉高压可导致脾功能亢进,超声可能发现脾内梗死灶。
肝硬化患者需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日常生活中应严格戒酒,避免服用肝毒性药物,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合并腹水者需限制每日水分摄入,出现呕血或意识改变等并发症需立即就医。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门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