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放射性肠炎患者饮食应以低渣、低纤维、高蛋白、易消化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放射性肠炎是盆腔或腹部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便血等肠道黏膜损伤症状。科学饮食有助于减轻肠道负担,促进黏膜修复。
选择精细米面制品如白粥、软面条,避免粗粮及带籽食物。低渣饮食可减少肠道蠕动频率和粪便体积,降低对受损肠黏膜的机械刺激。急性期可将食材加工成泥糊状,如土豆泥、南瓜糊,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
选用鱼肉、鸡胸肉、豆腐等优质蛋白,采用蒸煮炖等温和烹调方式。放射性肠炎会导致蛋白质大量流失,每日需保证1.2-1.5g/kg体重的摄入量。严重腹泻时可暂时使用乳清蛋白粉补充,但需排除乳糖不耐受。
禁用油炸食品、肥肉等高脂食物,烹调油每日不超过20g。放射损伤会降低胆汁分泌和脂肪酶活性,高脂饮食易诱发脂肪泻。可适量添加中链脂肪酸如椰子油,其无需胆汁乳化即可直接吸收。
腹泻严重时需口服补液盐或饮用淡盐水、米汤水。每500ml水加1.75g食盐配制补液溶液,少量多次饮用。香蕉、土豆等富钾食物可预防低钾血症,但需加工至软烂状态。
禁食辣椒、酒精、咖啡等刺激性食物,慎用牛奶等可能引发胀气的食品。葱姜蒜等调味料应充分加热破坏挥发油。急性期需暂停膳食纤维补充剂,缓解期可逐步添加可溶性纤维如果胶。
放射性肠炎患者应建立饮食日记,观察记录不同食物耐受情况。烹饪时注意食材新鲜卫生,避免生冷食物。症状加重或出现体重持续下降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营养评估,必要时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恢复期可逐渐尝试新食物,每3天引入一种并观察反应,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