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血糖19怎么办

6.07万次浏览

毕叶 副主任医师

毕叶副主任医师   

餐后血糖19毫摩尔每升属于严重高血糖状态,需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高血糖可能由胰岛素分泌不足、药物使用不当、饮食失控或感染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药物调整、胰岛素注射、饮食干预、运动管理和血糖监测等方式控制。

1、药物调整

在医生指导下优化降糖方案,如二甲双胍缓释片可改善胰岛素抵抗,格列美脲片促进胰岛素分泌,阿卡波糖片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若口服药效果不佳,需评估是否启用胰岛素治疗,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或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2、胰岛素注射

对于1型糖尿病或晚期2型糖尿病患者,医生可能建议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如赖脯胰岛素注射液可快速降低餐后血糖,配合长效胰岛素如地特胰岛素注射液维持基础水平。注射需规范轮换部位,避免脂肪增生影响吸收。

3、饮食干预

采用低血糖指数饮食,每餐主食控制在50-75克生重,优先选择糙米、燕麦等全谷物。搭配足量非淀粉类蔬菜和20-30克优质蛋白,如清蒸鱼、豆腐。避免高糖水果和果汁,加餐可选择无糖酸奶或坚果10-15克。烹饪禁用糖醋、蜜汁等含糖调味方式。

4、运动管理

血糖高于13.9毫摩尔每升时暂缓运动,稳定后可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30分钟/天。建议餐后1小时开始运动,避免清晨空腹运动引发黎明现象。合并视网膜病变者应避免跳跃运动,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需选择游泳等低冲击项目。运动时随身携带葡萄糖片应急。

5、血糖监测

每日监测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使用罗氏卓越型血糖仪或雅培瞬感动态血糖仪。记录血糖波动规律,尤其注意凌晨3点血糖以鉴别苏木杰现象。每3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和尿微量白蛋白筛查并发症。

长期血糖控制需建立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应激性高血糖。学习碳水化合物计数法,外出就餐时主动要求少油无糖。每半年进行糖尿病足筛查,日常穿宽松透气的棉袜与软底鞋。家属应掌握低血糖识别与急救方法,家中常备血糖仪和急救联系方式。建议参加糖尿病教育课程系统掌握自我管理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