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萎缩性胃炎5年会癌变吗

2万次浏览

刘晗 副主任医师

刘晗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非萎缩性胃炎5年癌变概率较低,但长期未干预可能增加风险。非萎缩性胃炎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药物刺激等因素有关,其癌变通常需经历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阶段。

多数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后病情稳定,癌变风险可控。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显著降低胃癌发生概率,定期胃镜监测能早期发现黏膜异常改变。日常避免高盐、腌制食品,减少烟酒摄入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胃黏膜修复通常需要数月到数年,持续炎症活动可能增加细胞突变积累。

少数长期未治疗的非萎缩性胃炎可能发展为萎缩性胃炎或肠化生,此类病理改变属于癌前病变。合并幽门螺杆菌持续感染、家族胃癌史或重度异型增生者需提高警惕。胃镜检查发现黏膜苍白、血管透见等萎缩特征时,应缩短复查间隔至1-2年。病理报告出现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需每6-12个月复查。

建议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每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后需完成规范四联疗法。日常饮食选择易消化食物如山药、秋葵,烹调方式以蒸煮为主。出现持续上腹痛、体重下降等预警症状时应及时复查胃镜。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稳定对维持胃肠功能平衡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