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有哪些症状

1.04万次浏览

黄玉红 主任医师

黄玉红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血便、发热、呕吐等症状。该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严重时可出现休克、肠穿孔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1、腹痛

腹痛是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多表现为脐周或全腹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腹痛程度与病变严重程度相关,轻者仅感隐痛不适,重者可出现剧烈疼痛伴面色苍白、冷汗等表现。腹痛发作时常伴有肠鸣音亢进,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2、腹胀

腹胀在发病后数小时内即可出现,呈进行性加重。由于肠壁水肿、出血坏死导致肠蠕动减弱或麻痹,肠腔内气体和液体潴留引起腹部膨隆。触诊可发现腹部紧张、压痛,严重者出现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腹胀程度往往反映病情严重程度。

3、血便

血便是本病特征性表现之一,通常在发病后12-24小时出现。初期为少量暗红色血便,随着病情进展可排出大量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水样便,带有特殊腥臭味。便血程度与肠黏膜坏死范围相关,严重出血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

4、发热

多数患者伴有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8-39℃之间。发热主要与肠道细菌感染、毒素吸收有关。若出现高热或体温不升,常提示病情危重,可能已发生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发热程度与全身中毒症状平行。

5、呕吐

呕吐常见于疾病早期,多为胃内容物,后期可吐出胆汁样液体。呕吐频率和量随病情加重而增加,严重者可出现咖啡样呕吐物,提示上消化道出血。频繁呕吐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加重全身状况。

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禁食并给予胃肠减压。饮食恢复应从流质开始,逐步过渡到低渣饮食。日常应注意观察排便情况,记录便血性质和量。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便后可用温水清洗。出现任何症状加重迹象都需立即就医,该病病情变化快,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