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引起腹膜炎如何治疗

2.51万次浏览

陈勇 副主任医师

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肠梗阻引起腹膜炎需通过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治疗、液体复苏、手术治疗、术后护理等方式综合治疗。肠梗阻继发腹膜炎通常由肠管缺血坏死、细菌感染、电解质紊乱、腹腔污染、炎症反应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剧烈腹痛、发热、腹膜刺激征、休克、肠鸣音消失等症状。

1、禁食胃肠减压

通过鼻胃管引流胃肠内容物减少肠腔压力,降低穿孔风险。胃肠减压可缓解呕吐和腹胀,同时避免食物刺激加重炎症。需配合静脉营养支持维持机体能量需求,监测引流液性状和量。

2、抗感染治疗

针对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严重感染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控制腹腔感染源,防止脓毒症发生。

3、液体复苏

快速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纠正脱水及休克,维持有效循环血量。监测中心静脉压和尿量,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组织灌注。

4、手术治疗

对于肠管坏死或穿孔需急诊手术,术式包括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或造瘘术。清除腹腔脓液并放置引流管,术中需评估肠管活力,避免术后再次梗阻。

5、术后护理

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逐步恢复肠内营养。观察腹部体征及引流液情况,预防肠瘘和切口感染。早期下床促进肠功能恢复,定期复查排除复发可能。

肠梗阻继发腹膜炎患者康复期需循序渐进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进食过快或过量。可适量食用米汤、蒸蛋等易消化食物,逐步过渡至低渣饮食。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腹部CT评估恢复情况。出现腹胀、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防止再次发生肠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