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急性胃肠炎患者通常会出现食欲减退的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少量多餐等方式缓解。急性胃肠炎可能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常伴随腹痛、腹泻等症状。
急性胃肠炎发作期间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白粥、软面条等。避免高脂、高糖、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胃肠负担。可适量补充电解质溶液预防脱水,如口服补液盐散。
将每日饮食分为5-6次少量进食,每次摄入50-100毫升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采用小勺缓慢喂食,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刺激胃肠。两餐之间可饮用温开水保持口腔湿润。
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益生菌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改善消化功能。避免与抗生素同时服用,需间隔2小时以上。
针对细菌感染可使用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小檗碱片等抗菌药物。止吐可选用多潘立酮片,缓解腹痛可用消旋山莨菪碱片。所有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服药。
中医认为急性胃肠炎多属脾胃湿热,可用藿香正气软胶囊、保济丸等中成药。食疗可选用山药、薏苡仁等健脾食材。避免生冷寒凉食物,注意腹部保暖。
急性胃肠炎期间需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发热、血便等需及时就医。恢复期逐渐增加食物种类,从流质过渡到半流质再恢复正常饮食。保持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进食不洁食物。注意观察尿量及精神状态,预防脱水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