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结痂后怎么处理

4487次浏览

李竹林 副主任医师

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伤口结痂后可通过保持清洁、避免抓挠、适度保湿、观察愈合情况、防止感染等方式处理。结痂是皮肤自然修复过程中的保护层,正确处理有助于减少瘢痕形成。

1、保持清洁

每日用生理盐水或清水轻柔冲洗结痂部位,清除表面污垢和渗出液。避免使用酒精或碘伏等刺激性消毒剂,以免延缓愈合。清洁后可用无菌纱布轻轻蘸干水分,保持伤口干燥透气。

2、避免抓挠

结痂时可能伴随瘙痒感,需避免用手抠抓或强行剥离痂皮。外力撕脱可能导致新生表皮损伤,增加感染风险和色素沉着。儿童患者家长可为其修剪指甲或使用透气纱布覆盖保护。

3、适度保湿

完全干燥的痂皮易开裂出血,可薄涂凡士林或医用硅酮凝胶维持适度湿润环境。深二度以上烧伤形成的厚痂需遵医嘱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等专业敷料,促进痂下组织修复。

4、观察愈合

正常结痂应呈红褐色且边缘逐渐与皮肤平齐。若出现痂周红肿、渗液增多、搏动性疼痛或发热,可能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溃疡结痂需特别关注有无恶臭分泌物。

5、防止感染

接触伤口前后需规范洗手,游泳或沐浴时使用防水敷料保护。关节部位结痂可配合弹力绷带减少摩擦。动物咬伤形成的痂皮需警惕狂犬病病毒潜伏,应及时完成疫苗接种程序。

日常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避免阳光直射愈合部位以防色素沉着。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含锌的牡蛎等海产品,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愈合期出现异常渗血、化脓或超过3周未脱落时,需至普外科或烧伤科进行专业清创处理。恢复期间禁止使用生姜、酱油等民间偏方涂抹,以免干扰愈合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