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结石怎么检查出来

4.88万次浏览

李青 主任医师

李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尿道结石可通过尿常规检查、影像学检查、膀胱镜检查、实验室检查、尿道造影等方式检查出来。尿道结石可能与代谢异常、尿路感染、饮食因素、尿路梗阻、药物因素等原因有关,通常表现为排尿困难、血尿、尿频尿急、下腹部疼痛、尿流中断等症状。

1、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是诊断尿道结石的基础方法,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结晶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或结石。尿液中红细胞增多提示可能存在结石损伤尿道,白细胞增多则可能伴随尿路感染。尿常规检查操作简便,适合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2、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X线、CT等,能够直观显示结石的位置、大小和数量。B超检查无辐射,适合孕妇和儿童,但对小结石检出率较低。X线可检测含钙结石,但对尿酸结石不敏感。CT检查分辨率高,能发现微小结石,是诊断尿道结石的金标准。

3、膀胱镜检查

膀胱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尿道和膀胱内是否存在结石,适用于其他检查无法确诊的病例。检查时将膀胱镜经尿道插入膀胱,可清晰显示结石的形态和位置,同时可进行取石治疗。膀胱镜检查属于有创操作,可能引起不适,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等,用于评估结石对肾功能的影响及查找结石成因。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肾功能损害,血钙、血尿酸异常可能与代谢性结石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其他检查,有助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5、尿道造影

尿道造影通过向尿道注入造影剂后进行X线拍摄,可清晰显示尿道结构和结石位置。该检查适用于疑似尿道狭窄伴结石的患者,能够评估尿道通畅程度。尿道造影属于有创检查,可能引起疼痛和感染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发现尿道结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结石移动造成损伤。日常应增加饮水量,每日保持2000-3000毫升,促进小结石排出。限制高草酸、高嘌呤食物摄入,如菠菜、动物内脏等,适当补充柑橘类水果有助于预防结石复发。定期复查尿常规和泌尿系统超声,监测结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