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慢性淋巴结炎和急性淋巴结炎可通过病程长短、症状表现、病因特点等方面进行区分。慢性淋巴结炎通常病程较长,症状较轻;急性淋巴结炎起病急骤,症状明显。
慢性淋巴结炎多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梅毒螺旋体感染或长期低毒性细菌感染引起,病程常持续数周至数月。淋巴结肿大进展缓慢,质地偏硬,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但压痛较轻。患者可能伴随低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炎症反应指标如白细胞计数升高不明显。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因,结核性淋巴结炎需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梅毒性淋巴结炎需注射青霉素钠注射液。
急性淋巴结炎常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化脓性细菌感染,病程多在1-2周内。淋巴结迅速肿大伴显著压痛,表面皮肤发红发热,可能形成脓肿。患者多有高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血常规显示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早期可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脓肿形成需切开引流。部分病例与急性扁桃体炎、牙周炎等邻近器官感染相关,需同步处理原发灶。
日常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抓挠皮肤破损处。出现持续淋巴结肿大需及时就医明确性质,避免自行挤压或热敷急性炎症期淋巴结。饮食宜清淡,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有助于免疫功能恢复,适当补充维生素C片剂可促进炎症消退。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慢性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