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的真菌感染可以怎么分类

8890次浏览

陈腊梅 副主任医师

陈腊梅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中枢神经系统的真菌感染可根据病原体类型、感染途径和临床表现分为隐球菌性脑膜炎、曲霉菌感染、念珠菌感染、毛霉菌病和组织胞浆菌病等类型。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多由免疫功能低下、环境暴露或医源性因素引起,需通过脑脊液检查、影像学及病理学确诊。

1、隐球菌性脑膜炎

隐球菌性脑膜炎主要由新型隐球菌引起,常见于艾滋病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感染途径多为吸入孢子后经血行播散至中枢神经系统。典型症状包括头痛、发热、颈项强直及意识障碍。脑脊液墨汁染色可见荚膜包裹的酵母样真菌。治疗需联合两性霉素B脂质体与氟胞嘧啶,后期改用氟康唑维持。早期诊断可降低病死率。

2、曲霉菌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曲霉菌病多由烟曲霉经鼻窦或血行播散导致,常见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临床表现为脑脓肿、脑梗死或脑膜炎,影像学可见环形强化病灶。组织活检发现45度分枝的菌丝可确诊。治疗首选伏立康唑,严重者需手术清创。预后与免疫状态相关,病死率较高。

3、念珠菌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念珠菌病多见于早产儿或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播散,白色念珠菌为主要病原体。可表现为脑膜炎、微脓肿或大脓肿,脑脊液培养阳性率较低。磁共振可见多发点状强化病灶。治疗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或棘白菌素类药物。新生儿需注意血脑屏障穿透率。

4、毛霉菌病

中枢神经系统毛霉菌病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病原体通过鼻窦直接侵入。临床进展迅速,表现为眶周疼痛、颅神经麻痹及血管侵袭性坏死。CT显示鼻窦浑浊伴骨质破坏。治疗需紧急手术清创联合两性霉素B脂质体,控制基础疾病至关重要。延误治疗可导致死亡。

5、组织胞浆菌病

中枢神经系统组织胞浆菌病多见于流行区免疫功能低下者,荚膜组织胞浆菌经肺播散至脑膜。表现为慢性脑膜炎或肉芽肿病变,脑脊液抗原检测敏感性较高。治疗需长期使用伊曲康唑或两性霉素B,HIV感染者需终身维持治疗。影像学需与结核性脑膜炎鉴别。

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患者应保持均衡营养,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以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霉变环境,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药物浓度,出现头痛加重或神经症状变化时需及时复诊。免疫功能低下者需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并避免饲养鸟类或接触土壤等高风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