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脸部烧伤初期处理主要包括冷却伤口、清洁消毒、保护创面、预防感染和及时就医五个步骤。
发生脸部烧伤后应立即用流动的冷水冲洗伤处15-20分钟,水温控制在15-25摄氏度为宜。注意不可使用冰水或冰块直接接触皮肤,以免造成冻伤。冷却处理能有效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热力对深层组织的持续损伤,缓解疼痛感。若烧伤面积较大或伴有衣物粘连,需边冲洗边小心剪开衣物。
冷却后用生理盐水或温和的肥皂水轻柔清洗创面,去除表面污染物。避免用力擦拭或使用刺激性消毒剂如碘酒、酒精等。可选择苯扎氯铵溶液等皮肤黏膜专用消毒剂,清洗时注意保持创面湿润状态,防止二次损伤。若出现水疱应保持完整,不可自行刺破。
清洁后覆盖无菌纱布或医用硅胶敷料,烧伤面积较小时可使用水胶体敷料。避免使用棉花等易粘连材料,面部特殊部位如眼周、口鼻处需确保敷料透气性。不要涂抹牙膏、酱油等民间偏方,这些物质会增加感染风险并干扰医生判断伤情。
浅二度以上创面可遵医嘱外用抗菌药膏如磺胺嘧啶银乳膏、莫匹罗星软膏等。保持创面干燥清洁,每日观察是否有红肿、渗液增多等感染迹象。若需暴露治疗,应确保环境清洁,避免灰尘污染。接触创面前务必洗手,防止细菌交叉感染。
深度烧伤、面积超过手掌大小或涉及眼耳口鼻等特殊部位时需立即就医。烧伤后出现发热、剧烈疼痛加剧、创面发黑等状况提示可能为三度烧伤,须急诊处理。儿童、老年人及伴有慢性病患者即使轻微烧伤也建议尽早就诊评估。
面部烧伤后应避免阳光直射创面,恢复期使用医用防晒产品。保持充足蛋白质和维生素C摄入有助于伤口愈合,可适量增加鱼肉、鸡蛋、西蓝花等食物。恢复期间避免搔抓创面,睡眠时抬高头部减轻水肿。严格遵循医嘱进行疤痕护理,必要时进行康复治疗改善面部功能。定期复诊评估愈合情况,出现异常及时联系医疗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