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精神障碍是什么

4.95万次浏览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妊娠期精神障碍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的一系列精神心理异常,主要包括妊娠期抑郁症、妊娠期焦虑症、妊娠期精神分裂症等。妊娠期精神障碍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心理压力、遗传因素、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睡眠障碍、幻觉妄想等症状。建议孕妇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干预或药物治疗。

1、激素水平变化

妊娠期间孕妇雌激素、孕激素等激素水平剧烈波动,可能影响大脑神经递质平衡,导致情绪调节功能异常。这种情况通常伴随失眠、易怒、情绪波动大等症状。可通过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方式缓解,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舍曲林片等抗抑郁药。

2、心理压力

妊娠带来的角色转变、分娩恐惧、育儿焦虑等心理压力可能诱发精神障碍。孕妇可能出现过度担忧、惊恐发作、强迫思维等症状。建议通过心理咨询、正念训练等方式疏导,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帕罗西汀片等药物。

3、遗传因素

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孕妇发病概率较高,可能与特定基因变异影响神经发育有关。这类患者早期可能出现情感淡漠、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需密切监测,必要时使用奥氮平片等抗精神病药控制症状。

4、社会环境

家庭矛盾、经济压力、缺乏社会支持等不良环境因素可能加重孕妇心理负担。表现为社交退缩、情绪失控等症状。需改善生活环境,建立支持系统,配合心理治疗,严重时可短期使用劳拉西泮片缓解焦虑。

5、躯体疾病

妊娠剧吐、妊娠期高血压等并发症可能通过生理不适间接引发精神症状。常伴随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需优先治疗原发病,同时监测精神状况,必要时联合使用喹硫平片等药物。

妊娠期精神障碍的日常护理需注重营造轻松环境,家属应给予充分情感支持,帮助孕妇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饮食上可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核桃等食物,避免摄入过量咖啡因。出现持续情绪异常时应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严格遵医嘱用药,禁止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定期产检时需主动向医生反馈精神状况变化,必要时进行多学科联合诊疗。